主页 > 作文 > 正文

作文中国

2025-06-18 14:38:16 来源:维优集 点击:0
作文中国

作文中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文中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文中国范文第1篇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tendency in China that tourism is growing faster.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made by some experts, about 47% urban residents travel regularly, and 28% rural residents also make their tour across the country. The survey also shows that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tourism, and will join the army in the future.

Facing this tendency, we can’t help exploring som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In the very first place, with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refore, most of them can afford to travel around. What’s more, it is believed that people now tak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tourism, and regard it as a life style. In addition, tourism facilities are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 For example, transportation develops fast, and many scenic spots are available now.

【译文】

作文中国范文第2篇

生态文学这一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生态文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态文学在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的同时,展现当代社会文化危机与批判的不足,并引导人们对现实行为的反思。这些都给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文学与自然紧密相连。下面本文就从生态文学的概念和内容出发,探寻生态文学在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学的概念及内容

1.生态文学的概念。

生态文学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文学,关键在于生态二字,生态不仅仅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生态,而是指文学作品中包含生态思想和观念。通过对生态文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不难发现,生态文学的关键是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生态系统观,联系观,整体观。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出寻求生态系统的平衡的意愿,这些就是生态文学最基本的特质。除此之外,生态文学也是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主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点是人类生活,落脚点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生态文学的内容。

生态文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毁灭,以及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报复,人类重新审视善待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这些都是生态文学所要展现的内容。此外,生态文学还格外主要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人类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二、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总的来说,生态文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在文学中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二是在创作中展现危机与文化批判的不足,三是通过反思根源来寻找当代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

1.感悟自然与生态。

在文学中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能够促进当代中国文学与自然相融合,中国的生态文学作家大多具有诗人气质,在他们生态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融入了大自然的气息。当代中国文学正需要这一融合,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学作品中自然生态的体现。一般的文学作品很少涉及到自然生态,这就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对自然感悟的缺失,而生态文学正好加以弥补,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视,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进步。

2.有助于当代中国批判文学的发展。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经波折,发展至今。批判文学的发展可谓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更新。现代中国文学的批判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思考。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巨大动力。通过生态文学的描述表达使人们认识到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一点上,生态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起到了丰富补充的作用。

3.引导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

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并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状态。生态文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之一,起着引导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作用。生态文学和艺术创造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增加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气息。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或话语方式,生态文学不同于一般文学,它可以而且应该表达新的生态观念,揭示现实生活存在的严酷的生态事实,以此来获取自身的生存发展权利,凸显自我的文体属性和审美特质,这也是作家现实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的一大体现。这些都推动着当代中国文学朝着一个更加真实的方向发展。

三、对生态文学今后发展的展望

总的来说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因此,生态文学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生态文学更多地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使得危及整个地球的生态危机出现,在今后的生活中,人类应该怎么和自然和谐相处。未来的生态文学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着,人们在创作文学的同时,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

作文中国范文第3篇

这个中国结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表现了那种独有的对称美,红红的,表达着中国十几亿人口红红火火的日子。中国结由三部分组成:定结的圆环,中间的花结和下面的小穗穗。而且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自从人类开始懂得用布去做衣服,就懂得了在钮扣上打结,并且发现这种结特别好用,所以后来又发明了中国结。可以说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结的中间特别牢固,特别结实。怎样扯也扯不断,代表着中国人民上下团结一心,日子才过得红火。由中国结,我想到了中国近代史上几次国际的大突破:中国加入了WTO,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终于苏醒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结下面有一串小穗,它是金黄色的,它寓意着中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中国结啊!你代表着喜庆、吉祥.象征着中国国运昌隆,国泰民安.小小的中国结,凝聚着多少人爱国之情啊!

世界各地华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中国结—一颗爱国心.无论身在何处都系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作文中国范文第4篇

有多少人因这次地震失去父母?有多少人因这次地震失去孩子?有多少人因这次地震失去朋友?有多少人因这次地震而丧命?……草木含悲,江河呜咽,中国泪流满面。

时间在分秒流逝,依旧在废墟里的一个个生命让全国人民揪心。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守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决不放弃。”如果我们在一线,我们必定伸出自己的双手,像涌现出的那些军人一样,努力挖刨,去打通一条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可是,我们在后方,但这并不代表不能付出我们的力量,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自己岗位上面的工事,努力学习,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付出自己的一片爱,为抗灾增添一份力量。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00多小时,救援人员仍是不灰心的继续全方位方位地搜索。生命的接力仍在不继续,在灾区,我们时刻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先救他。”“不,先救她。”这是希望的声音,是充满爱的声音。危急时刻,他们能互相谦让,为别人着想。每一个宏大或细小的场面,都体现出:我们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

一位父亲为了找到女儿,在废墟中苦苦挖了18小时;父母为了保住孩子,把孩子护在身下,而自己,却双双付出了生命;废墟中,老师说:孩子,千万别睡,我陪着你。被埋68小时的11岁女孩获救;某位教师为了救学生,却失去了亲子……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场面,一颗颗中国心汇聚抗灾的力量,我们也用行动告诉世界:没有什么苦是不可战胜的!是啊,浩瀚的五千年,多少苦难,多少伤痛,我们都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走了过来,毅然前行,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

每一次患难与共,都使我们更加凝聚。

作文中国范文第5篇

冬至江南的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一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节气时令的变化,我们总是很敏感的。时令变了,皮肤感触到的温度变了,眼中看到的风景也变了,从枝桠新抽一直看到黄叶满地。徒然草中写道:“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的,是看到眼中,记在心里的自然的美丽吧。

今天早上,我刚刚走下楼梯,就听见奶奶对妈妈说道:“要过冬至节了,得要吃糯米饭,今天一定要早点回家!”冬至节?我心里一阵纳闷,有这个节日吗?冬至只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呀,难道它也有个节?真是稀奇!这是怎麽回事?我连忙问奶奶,奶奶回答说:“心宜啊,难道你不知道?冬至节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是从冬季到夏季的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要吃糯米饭,就是因为怕晚上肚子饿了,所以要多吃点,特别是像你这样的人!”“哦。塬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话中有话,竟然说我胖!我气极了,腮帮子鼓鼓的,满脸通红。

中午,爸爸问我:“你知不知道世上为什麽有个冬至节?”我摇了摇头,接着,爸爸给我讲了个关于冬至节的传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老爸讲完后,停了一会,又接着说道:“可是,这毕竟还是一个传说,真正的冬至节由来是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哦,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塬来在冬至吃糯米饭不是为了躲避灾祸,而是在这天里休息,祭拜祖宗。”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心里可真高兴。

晚上,妈妈如约早回家。奶奶在厨房中不停地忙碌着,烧了香喷喷、红白相间的糯米饭,便招唿我们来吃饭,虽然我还是对早上那件事耿耿于怀,但我还是在糯米饭中放了点糖,足足吃了两碗,吃的肚子滚熘熘的,因为吃饱了晚上才会做个好梦了哦。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征。要是没有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雪花和厚实的羽绒服,简直不可思议。而福州的冬至却别有风味,煦暖的阳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于满眼的葱绿中,我丝毫没有寒冬的感觉。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二屋外,明亮的斜阳不倦地营业着,四周的云彩谨慎地斟酌着颜色的浓淡。平静的天空,呈现出不一样的安详。屋内,暖橙色的吊灯散放柔波,青纹白资的碗里盛放着几颗白胖的汤圆。小勺在碗中搅着红糖汤的漾漾微波,应合桌边起伏的欢声笑语。

冬至是快乐的,汤圆里有我们互动的乐趣。冬至前夜,奶奶便张罗着各种食材,摆满圆桌的盘盘食品,是对生活的期待与回味。洁白的糯米团很快揉好了,一家老小坐在桌前,掐取一块,揉圆,包馅,最后搓圆。大大的汤圆里包着的,是童年期最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一年冬至里的搓汤圆,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很顽皮的小孩揉着或大或小的糯米团子,和同伴笑着闹着。奶奶看着我们,总是苦笑不得,她把手放进茶色的竹箶,一遍遍不厌其欢地教我们,怎么揉怎么包。粗糙褶皱的手掌握着细滑白嫩的小手,手起手落,慢慢地揉着、搓着。圆圆的团子不知何时从手掌中溜出来,滚到箶边,老人、小孩都笑了。搓完汤圆,奶奶晃着大大的竹箶,汤圆参差不齐地在箶里奔跑着。奶奶笑得更灿烂了,她说这是“公孙丸”,有大有小,团圆平安。不一会,奶奶开始煮汤圆了。她戴着老花镜,瞅起眼睛,捏着小秤外,量测着红糖与清水的比例。奶奶抄着那把古老的铜勺搅拌着红糖汤,又放入搓好的汤圆,铜勺搅起的微波,似奶奶脸上不会消逝的笑容。我们总是赖在厨房不走。我们爱听着汤圆咕噜咕噜的歌唱,爱看汤圆在锅中转圈舞蹈,爱闻厨房烟雾中浓浓的红糖香,更愿意等着汤圆完美出浴。

几年光阴消逝似水,飞速流过。原本茶色的竹箶不知何去何从,取代它的是市面上普遍的塑料红盘。那把年代甚是久远的铜勺也消失了,换成了长柄的不锈钢勺子。市面上各种汤圆层出不穷,花样甚多。但是,奶奶仍坚持自己做,还是平静坐在桌前,亲手搓着每个汤圆。我们全家也像小时一样,一家老小围坐一块搓汤圆。只是长大懂事了,再也揉不出那参差不齐的“公孙丸”了。汤圆大都挺均匀,也没办法可以去搓或大或小的圆子了。

六碗汤圆,装在清纹白瓷的瓷碗里。奶奶执意要用这种碗装汤圆。“这样吃,才有以前的味道。”她温和地说着。捞起汤圆,放入口中,嚼着软软糯糯的外皮,咬开是流心的芝麻馅——最简单却是最好吃的馅料。一口一个,每一个口都含着童年,含着那异常香甜的美好。

纵使岁月无情飞逝,纵使传统习俗逐渐消失,但只要奶奶搓汤圆时的笑容永存,只要童年的冬至记忆永存,那份乐趣便永不会消逝,那份香甜便会留驻舌尖,那份情味也会永远留存。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三“吃了这碗汤圆,你又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奶奶总是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而我,总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圆含糊地应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汤圆,我就钻到爷爷的怀里,缠着他说说关于冬至的来历。爷爷总是用满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脑袋,再娓娓道来。“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意味着天会更冷,白天也变长了,当然了,春节也就更近了。今天我们不光要吃汤圆,还有一项重要的事——祭拜爷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感谢他们的养育和庇护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们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围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个小时,磨成雪白的糯米浆,然后用布袋装着压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干,生米粿团就做好了。米粿团分成两块,一块做各种造型的米粿,另一块就是用来做汤圆。接下来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环节了——搓汤圆!全家人搬来小凳,围座在竹簸箕边,一边聊天一边搓汤圆。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种奇形怪状引来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好不温馨!

到祭拜的时辰了,爷爷搂着我和弟弟来到大厅,奶奶早已在大厅供桌上摆好了包括汤圆和米粿的好几样祭品。我和爷爷一起跪在先祖的遗像前,隐隐约约听着爷爷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事:孩子们都很孝顺,雯馨今年六岁了,很懂事也很调皮,家里一切都好……

祭祖仪式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缅怀我们的先祖。爷爷说,他的爸爸妈妈一辈子吃苦耐劳,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时候亲朋好友、村里的人都来送,都在说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们持家要勤劳、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和善,多念别人的好等等”,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先祖说的这些,我们做的不够好,接下来就看你们了,可一定要把我们的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呀!”说到这里,我仿佛看到爷爷一闪而过伤感又自豪的神情。

这一切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因为三年前爷爷永远离开我们了。又是一年冬至时,我们依旧在一起搓汤圆。祭拜结束的时候,我们依然围坐在一起说说话,只是心情有点沉重,漫天飞舞的烧纸灰中,爷爷音容笑貌仍在我们脑海浮现,爷爷的话语依旧萦绕在我们每个人耳边。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训,就像我们的根和魂,每个家人都暗暗下决心要把我们的家风继承发扬下去。爸爸妈妈总对我说要学会感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每当我在学习上想偷懒、耍小聪明时,我的脑海里便回想起爷爷的话,继续坚持努力!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是由无数个我们这样的小家组成的,我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把好家风家训发扬光大,那么我们中华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四每年的12月22日俗称为冬至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今年的冬至节又快到了,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去年在班长家过的冬至节。去年的冬至节也是那么冷的天,刚好那天我们休息,班长就邀请我们几个家在外地的新员工去他家过节吃饭,一起过节。我去到班长家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左右。一进门,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全身也感觉暖和了不少。轻车熟路,换好鞋子,班长在厨房忙碌中,小张已经在辅导班长的儿子写作业了。我跟班长说:“班长,我来了,今天做什么好菜?”班长在灶台上忙乎着,不见回头只见声音:“把青菜洗了,各种配菜、配料弄好,其他不用管,等着吃饭就行。”“好的,很快完成任务。”话我还没有说完就麻利的去干我的活了。配菜还蛮多的,葱姜蒜,香菇,茄子,菜花。不一会我就把要洗的菜洗好,整齐归类,放一边给班长备用。我站在厨房门口,还没有吃口水都被一阵阵的“香气”勾引出来了。我们班长的厨艺不是吹的,今晚有口福啦。

六点整,准备开饭,人马也到齐了,有刘师傅,张师傅,韦师傅,梁师傅和他老婆,小张,小文,班长和他儿子,还有我,整整一桌人。各位食友,现在有我揭晓今晚有什么丰富的菜肴:首先来一锅金华火腿排骨红枣汤,滋补又暖暖胃;之后是梅菜丁扣肉,香气逼人,肥而不腻;接着红油肚丝,好看又好吃;跟着青椒掌中宝,又辣又脆口;不要以为就这几样已经让你垂涎三尺了,还有茄子煲、卤猪脚、清蒸鲈鱼、酸梅姜丝鸭、手撕牛肉、白切鸡、青龙过江——爆炒菜花。可以说是集天上飞的(鸡鸭),水里游的(鲈鱼),陆上跑的(猪牛)和地上种的(茄子、菜花),水陆空三军都有了,每一样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满满一桌菜,光是看就馋死人了。就坐完毕,班长举杯说“大家举杯,共度冬至啊!随意吃。”“班长辛苦了,大家一起吃!”碰杯完,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了。美味面前,谁能无动于衷?吃了再说!

我要吃猪肚丝,真可口;我要吃鲈鱼,真甜美;我要吃扣肉,真爽!就在我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班长的儿子小朱大声说:“大家看廖哥哥吃都满嘴都是油,嘴角还有颗米饭呢!”大家看着我这吃相哈哈大笑起来。得,在美味面前,还是要注意吃形象的。不过,这菜真好吃!

这个冬至让我们吃得开心,回味无穷。

温馨的冬至的作文五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